编者按: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我校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初步建成了一个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素质良好的教师团队。这支队伍献身教育事业,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积极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一批弘扬“以生为本、立德为先”教风、体现“爱岗敬业、感恩奉献”校风的优秀教师和典型人物相继涌现。近日,以李培元老师为代表的一批教师还获得“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为弘扬先进,展示我校教师风采、促进教风校风建设。本网将陆续推出优秀教师系列报道“榜样力量”,敬请关注。
他没学过教育心理学,他始终践行的教学互动“心”动原则却与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谋而合;他不是科班出身的教师,教书育人的经验却打动了学校的每一位领导和教职员工,继而在全校掀起了爱岗敬业、感恩奉献的工作热潮。
他的秘诀就是——“我把学生当儿女”。正是这种深沉的爱,让他竭尽所能、毫无保留地施予,也让学生们以能做他的学生为幸福。
2003年,走上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讲台的李培元已年近古稀,此前他的身份是西安电视台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成功的父亲,拿到美国沃顿商学院MBA的女儿,担任美国一公司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他多次被邀请给众多家长们“传经送宝”。一晃10年,获得了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的李培元回首过往,上千名学生已经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从他那里走向了世界。
“教书是用心不是用嘴”
结合女儿的教育得失和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思考、实践、摸索,李培元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教育学”,即爱是基础,沟通是关键,“教”“育”要结合。
在平日的教学中,李培元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不当众批评和训斥学生。他认为,善意的关爱要比粗暴的指责、批评效果好得多。
2007年,已经开始尝试实践教学方法的李培元,给学生们布置了一次“寻访新闻人物”的课外作业。学生们兴趣很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都寻访到了各自的对象,写出了寻访报告和实践心得。有一个孙姓女生引起了李培元的注意。她的寻访心得成绩全班最低,而她的实际水平并非如此。李培元百思不解,便在作业评语上写道“应肯定的是你的文字表述清楚、简明。两点感想也是发自内心。但应该结合本次实践的具体事例进行阐述,才有说服力……”
令李培元意想不到的是,时隔一年多,当他给这个班上完最后一节课,同学们送给他一本写满了怀念和祝愿的纪念册。其中,孙同学以“向老师说的悄悄话”为题,真诚地说出了那次作业的真相——她没按要求做作业,而是从网上下载了些西洋杜鹃的栽培方法。作业发下来,看到老师批的红字比她写的黑字还要多,特别是看到那句“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老师还是希望你按要求做作业,才能看到训练的成效”,惭愧、感动一齐涌上心头,当时就给老师写了两大页纸的信,思来想去却没敢给他……
虽然年高体弱,但李培元对工作始终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厚厚的教案写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重点用红、蓝双色笔勾画得一目了然。每篇学生作业他都详细地写了批阅意见,每次作业他都要详细地做分类统计。看过他批改的作业,外校一名学生感慨地留言道:“看到李老师批改的作业非常震撼,这种批改作业方式只有在我小学见到过。好老师,敬佩您!”
“能让我的学生受益,我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李培元常说:“我把学生当儿女”,这种爱,在他身上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李培元平时注意观察学生,发现情况后及时沟通,他还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欢迎学生交流。李培元记得有一天,他收到一名屈姓同学的短信,说奶奶去世了,她心里很难过,想回家,可是又要考试了,她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李培元在安慰的同时,告诉她给家里打一个电话表示悼念,留下来安心学习,以优秀的成绩告慰奶奶。第二天早晨一起床,他又发了一条短信询问情况。得知她情绪稳定了,李培元很高兴,又回复信息鼓励。无微不至的关爱,换来了学生们对他的尊敬和信赖,即使在恋爱中遇到困扰大家都乐意跟他讲。
为了让学生们早点熟悉媒体,李培元东奔西跑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2004年,他积极促成了新闻系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专业实习活动,135位同学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发表各类新闻作品1100多篇。被誉为全国“文博讲解第一人”的赵文艺曾是李培元19年前的采访对象。当赵文艺找他索要节目资料时,李培元趁机提出用学生们的采访机会来交换。学生们为能顺利采访到这个“大人物”欢呼雀跃,却不知李培元花了好几天时间把书房翻了个底朝天,还往电视台跑了几趟托人寻找那盘资料。当学生问他时,李培元只是淡淡地说:“能让我的学生受益,我个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10多年来,李培元教过几千名学生,他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背景资料档案。怕自己年龄大记不住学生,还用自己的相机拍了照片附在资料上。至今,他仍完整保存着所有学生的个人资料以及当年授课时的点名册、记分册、课程作业等。这些学生信息都是他教学和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宝贵资料。日常教学中,李培元坚持每堂课点名,不迟到、不提前下课,通过这些小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坚持的习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曾经让女儿走上成功之路的“自觉、认真、坚持”,如今也成为了学生们的习惯。
李培元对学生无私忘我的爱换来了学生们由衷的爱戴和敬意:“没见过这样的大学老师”、“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可爱可敬的好老师”、“我的另一位父亲”、“亲人”、“我的指路人”、“我心灵的精神支柱”、“恩师”……同时,他也感染着身边的众多同事,“一心思公(公办大学)”的青年教师从他身上看到了在民办学校实现自我价值的希望,开始安心教书,科任教师们悄悄改变了下课就走人的习惯,加强了和学生的互动……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对此,李培元当之无愧。
责编: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