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院是西安外事学院顺应物流行业蓬勃发展需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而成立的一个二级学院,也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个培养国际陆港现代物流人才的专门学院。
物流学院成立以来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遵循国际陆港物流人才特点,积极对接行业协会、物流知名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与多个行业组织和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绩。物流学院认识到“转型”发展不仅是要对接行业和企业,更重要的是培养物流人才的主体——教师也要转型:从知识结构、行业认知、专业水平方向转。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物流学院认真布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外的时间(例如暑期),改变以往仅派老师出去开会学习的做法,从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行业高级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前往合作院校进修学习等方面提升教师职业水平。
选派教师到知名物流企业挂职锻炼
为了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熟悉物流企业业务运作流程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物流学院利用与西安国际港务区联合办学的优势,暑期选派了贾果玲(青年骨干教师、在读博士)和吕小梅两名教师前往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陕西新大陆桥国际物流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

(物流学院领导看望挂职老师并与企业高管交流座谈)
陕西新大陆桥国际物流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国际物流业务的知名企业,是陕西首趟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的主要发起单位。两名教师到企业后受到公司高度重视,公司总经理赵建军带领公司高管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亲自接待,并制定了具体的挂职锻炼方案。两名教师在挂职期间不仅对各个业务部门进行了轮岗锻炼,而且全程参与具体业务,挂职单位也对他们视同员工对待。挂职结束后,两名教师不仅熟悉了国际物流业务办理流程,而且还对陕西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正如贾果玲老师挂职感言所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参加行业高级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是对一个人从事该行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全面检测并认可的凭证。为了提升骨干教师的职业认知能力,物流学院选派了杨维霞(副教授)、谢聪丽(骨干教师)两名骨干教师参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培训期间两名教师不仅系统学习了高级物流师所需知识和技能,而且对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内容与日常教学中所用教材进行了对比,她们发现在应用型、职业化物流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内容,有选择性的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她们的这一提议经过大家讨论后得到认可,目前正与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积极对接,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前往签约共建单位上海海事大学进修学习
上海海事大学与我校是签约共建单位,该校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均处在国内领先地位。暑假期间,应海事大学邀请,我院选派了物流管理系主任孙丁和海归青年教师张颖赴海事大学进修学习了两周。

(我校选派教师与海事大学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斌教授合影)
进修期间,两位教师还就专业建设、科研项目合作、实验室建设等问题与海事大学的教授们进行了交流讨论,特别就我校国际陆港经济与物流发展研究中心同海事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合作高水平科研项目进行了充分的探讨,目前已经遴选出10个研究方向共同开展研究合作。
参加先进的物流仿真和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培训促成校企合作
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冲击着各行各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更是如此。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智慧物流成为一种趋势和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为了使青年教师掌握并学会应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学院先后分两批组织雷宁、郑端、王玉琴、贾果玲和罗宁等5名教师赴北京创世能科技公司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秦皇岛)培训中心参加物流仿真技术和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培训学习。
通过培训学习后,5名教师不仅对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充实了我院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职业能力的师资力量。在培训中,作为全球最先进的仿真软件(美国FLEXSIM)中国区总代理——北京创时能科技公司主动向老师们提出校企合作意向,共同培养物流仿真领域工程师且由该公司全部解决学生的岗位实习和就业。
聘请行业(企业、政府职能部门)专家担任企业导师
在通过挂职和培训提升师资职业能力的同时,物流学院还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聘请物流行业、知名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物流行业专家担任企业导师,这些企(行)业师资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西安外事学院上下掀起转型发展的热潮中,物流学院把对接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作为行动指南,高度重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正如外聘企业师资李钊博士(西安国际港务区外宣办主任、西部物流研究院院院长)所言:有了这样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且深谙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队伍,西安外事学院一定会在转型发展中成为中国民办高校的领军院校。下一步物流学院还将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
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不懈的努力,坚信未来一定做得更好!
责编: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