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是民办本科院校大踏步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机遇,站在这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盘点过去办学成果、展望未来,推出本组系列报道,旨在推动全校转型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过去22年里,我院经历了极其艰苦的创业历程,而在这一历程中,我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非营利不求回报,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取得丰硕的成果,办学投入、校舍面积、师资数量、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在陕西省乃至全国民办高校中具有明显优势。其中,至少有十个方面的突出成绩为我院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学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在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于2010年12月制定了“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立足陕西、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
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的高水平民办大学,创办百年名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减少专科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专业研究生教育。
办学规模定位:全日制统招本科生20000人左右。
学科专业定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建成以商、文、医为主,工、艺、农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重应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陕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专业设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学院根据制定的《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特别是以建立了专业结构调控机制,运用数学建模理论,从产业(行业)相关度、专业的历年招生数、计划完成率、就业率变化、教育市场重复度、办学条件及成本等维度设置多级评估指标体系,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专业的质量效益分析评估,开展专业设置和对现有专业建设情况进行预警,使我院的专业结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目前,学院围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建成了以商、文、医为主,工、艺、农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开设的31个本科专业与陕西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与发展的产业领域相关度较高,能很好地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积极推进
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制定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建设及管理办法》,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必由之路和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采取各种措施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与区域产业发展共赢模式。物流管理专业立足行业发展,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从2010年开始,接受我校相关专业学生见习参观、顶岗实习和就业累计达450多人;双方合作共同完成6个课题研究;安排6名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先后去港务区相关部门和园区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了5名具有较高行业职称和学历的管理人员担任行业外聘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双方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申报国际陆港物流方向工程硕士;2014年双方作为主要发起单位成立了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协会秘书处办公室设在我校。该专业还与上海翼码信息科技公司西北公司合作共建了行业领先的物流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实验室,该项目由企业提供实验 室硬件设备并开放公司运营系统(共计价值30余万元)供学生实训、创业使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西安丝路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合作开展实习、合作就业的同时,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软件开发培训,与技术人员联合申报课题、合作编写教材,共建教学资源。2012年,该中心被评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由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并实施的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被评省级精品共享课程。该专业还与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企业捐赠50万元网络设备在校内建立思科网络实验室,为我院教师和学生提供网络技术培训。
旅游管理专业与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在会展旅游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双师队伍建设、会展经济效用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责编/李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