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要闻 -> 正文

黄藤董事长受邀接受华商报专访谈“家”概念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17日   点击量:

6月15日,黄藤董事长在西楼四楼办公室受邀接受《华商报》时政新闻部记者专访。

专访中,黄藤董事长就个人经历和奋斗史、外事学院的创办和发展历程等方面的问题作了深度介绍。黄藤董事长说:“创办外事学院与办学之前的两段经历有关。”他谈到,第一是在西安大学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经历,使自己比较早的接触了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国家的一些职业教育理论,在那之后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观。另外的一个经历,就是出国的经历。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国外学校和实践,看到了国外的整个发展状况,激发了自己的办学理想。

在阐述个人人生理想时,黄藤董事长结合自己的经历深情寄语青年大学生。他说:“很多人问我青年人如何才能成功?我认为成功从来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成功!”讲到成功的具体方法,他指出首先要设立目标,这个目标要有阶段性;其次也要学会改变,当发现目标不合适的时候要学会及时改变。

黄藤董事长在访谈中

除了关于民办教育研究和人生奋斗及工作等话题外,黄藤董事长也谈到了个人生活和家乡方面的情况。

黄藤董事长饱含深情的讲述了人生不同阶段对“家乡”的理解。他说:“在我25岁之前,家乡是一个精神依托。自己最多不能超过两个月必须要回家乡一次。”

他说,每当看到故乡的一扇大黑门,便会有巨大的动力让他投入新的奋斗历程,那时候家乡是能量的源泉。在他的脑海里,只有回到了生活过的村子里,才是回到了故乡。

随着人生阅历不断丰富,黄藤董事长便真正理解到一个中国就是一个大家庭,这片祖国的山河便是自己的故乡。当他的亲朋好友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出了贫困,走出了山村,走进了大西安,他的“家”、他的“故乡情感”一下就融进了大西安,融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而现在,这种感情便幻化到了具象的外事学院。

他说:“外事学院就是我的家。”

专访持续了近四个小时,宣传部部长王云峰全程陪同。

责编: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