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要闻 -> 正文

西安外事学院 办出特色 让学生获得有高度的人生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8日   点击量:

近年来,西安外事学院不断创新探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发展客观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核心素养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为特色的人才培养综合体系,让更多怀揣理想抱负的有志青年获得了有高度的人生。

深化以核心素养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共同素养中那些最关键、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培养核心素养是各学段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南。西安外事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搭建起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七方核心素养育人体系,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今年三月,一套迄今为止我国规制最高、枚数最多、音色最好、音域最广的“天子长安”编钟横空出世,落座西安外事学院。这套历经十年而面世的天子级编钟,不仅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彰显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向世界奏响了“中国声音”。为了充分发挥编钟的文化育人功效,西安外事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及校友,连续七天举办“大唐雅韵·钟鸣鼓乐”主题音乐会,气势磅礴的大型礼乐重器加上专业乐团的精彩演绎,使其频频出圈,持续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声名大噪。

“天子长安”编钟的落成是西安外事学院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系列实践中的个性符号。这样的具体实践还有很多,比如西安外事学院是“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琴传承基地”等,其一直致力于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深化以核心素养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地确立了以礼乐为根的核心素养教育课程开发,开设“关学与人文修养”“古琴与音乐修养”“国际视野”等课程作为全校学生必修课,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浸润和熏陶中确立人生信仰。与此同时,学校还将社团活动及诗文歌赋琴棋书画等融入人才培养,引进海量的精品数字资源,不断丰富学生在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中的选择。

在以核心素养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中,西安外事学院还通过“学院+书院”进行育人机制改革,以此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作为教育部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西安外事学院创新性建立的“五长制”已成为全国高校书院管理模式的典范并获得推广。在西安外事学院,党组织进书院、辅导员驻书院、正蒙导师入书院、思政课教师在书院,已形成了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服务学生事务、指导学生“四自”养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站式”育人平台,真正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促进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真正适合其潜能优势与成才需求的个性化教育,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西安外事学院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具体实践,集中体现在学校打造的就业、考研、留学、创业四大赛道。

在学生就业上,学校建有现代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与全国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人才输送关系,保障学生入岗就业机会。在学生考研上,学校建有考研专门自修室,设立“叶青奖学金”,实施硕博老师“一对一”辅导。在学生留学上,学校与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院校、机构建有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开设中外国际班,以本升硕、硕博连读等方式,为学生开辟了本、硕、博全层次的学业晋升通道。而作为全国高校最早设立创业学院的西安外事学院,在创业上,学校则是通过目标性创新创业教育、技能培训、园区孵化、基金扶持及政校企联手培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学子实现创业梦想。

西安外事学院於若飞毕业仅八年时间,便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代表中国90后亮相党的二十大首场“党代表通道”。无独有偶,95后罗浩也来自这所大学,就业后不久即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五一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这样的人才培养成果在西安外事学院有很多。在校生尚星旭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梁亚晨获得“省级康复技能大赛一等奖”、秦可欣考研上岸悉尼大学、高浩浩成功创业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在不同的领域闪闪发光。他们的成长成才经历,正是西安外事学院不断促进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的最好证明。

智慧课堂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注入新动力

今年六月,西安外事学院入选陕西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入选高校,这是继学校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示范高校”“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单位”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后的又一殊荣。

去年以来,西安外事学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在深度调研国内外高校智慧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率先开始了自身的智慧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这一举措又走在了同类院校的前列,也为学校的核心素养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注入了新动力。

西安外事学院除了有着体现其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建在公园里的新型大学”美誉,更有着“创办百年名校”的教育情怀和创新精神,他们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探索了一条新路径,照亮了更多追梦人的美好未来。

文字记者/李浩

编辑/弋颖

编审/武凡

审核/宣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