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要闻 -> 正文

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网专题报道西安外事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化育人工作创新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5日   点击量:

编者按:11月3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在“典型经验”专栏刊发专题报道《西安外事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化育人工作创新 持续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走深走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是面向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战线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工作平台,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信息化支撑保障作用。该网站及开通的“西安外事学院育人号”已刊发西安外事学院多篇在党建和思政工作方面的突出成绩与成果。

西安外事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化育人工作创新持续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走深走实

西安外事学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在强化党的领导、深化研究阐释、优化育人方法、打造精品项目上下功夫,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组合拳,探索文化育人新思路与新路径,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见效。

一、强化党的领导,勇担文化使命

学校始终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一是加强组织引领,健全工作机制。设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建设规划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文化育人工作决策机制;持续开展党建“双创”工作,把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纳入党的基层组织示范建设和质量创优工作考核体系,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建优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质量提升计划,率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立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三位一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落实体系,切实将伟大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厚植于学生思想意识中。三是丰富育人内容,拓展学习平台。通过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等载体,搭建5个书院(社区)思政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强化理论阐释引导,创新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宣传、大宣讲活动,每两月一期“弘道七方”社区讲堂主题报告,每周一次“思想荟”经典著作导读,积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把思想讲深、把案例讲透、把思政工作做实,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园地。

二、深化研究阐释,坚定文化自信

学校坚持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和结构体系,通过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为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凝练办学特色,厚植大学精神。学校将“教育兴国理想”与学生“成才诉求”融入地域文化和办学实践,挖潜归纳、倡导弘扬,提出了学校“仰信笃志、化鱼成龙”的使命,凝练成以“鱼化龙”精神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开设《化鱼成龙》校本通识必修课,并深挖校园故事、校史故事、校友故事等各类育人资源,从学理层面加强研究阐释,为从校园文化精神中汲取强大育人动能奠定理论基础。二是构建通识体系,提升学生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培养为核心,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乐”为根基、以正蒙书院为平台的通识教育系统,打造《本原儒学与人文修养》《古琴与音乐修养》《生命与健康》为主线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立琴棋书画花香茶等传统国粹为主要内容的实践园地,建立以“原点论坛”为主线的文化育人“讲授导”体系;制定《德育教育和行为养成十项规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塑造高雅得体的行为举止、培养博学笃志的兴趣爱好。三是坚持思用贯通,增强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实践经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人文素养提升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广大师生学习《阳明心学》《张载关学》,每周一次《四书》经典研读,并组织讨论发言和周记撰写,加强全体教职工的人文素养和育人能力,引导广大学生从中汲取深厚思想与价值追求,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涵养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理性平和的文化心态,有力彰显当代中国文化的强大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

三、优化育人方法,激励文化创造

学校深挖关中地域文化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以国家级演员为主体成立西安外事话剧团,倾力打造校园文化精品话剧《白鹿原》,引导青年学生投身文化创造,活跃于文化创新的最前沿,勇做推动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一是激发青年热情,参与文化实践。师生集体创作剧本,查阅文献、书籍21部,影视资料8部,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新时代伟大成就的育人功能,突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百折不屈的精神品格,强化爱国和仁义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念,擦亮主题底色,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融入到剧本之中。二是凸出以演代教,助力课堂实践。优化文化育人方式方法,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将表演专业学生以班为单元编入演出团队,在专业表演教师带领下,180余名学生参与演出,担任各类角色,将课堂教学与舞台演练合二为一,带动学生在思想道德、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形成“以演带教、以练促教、演练结合、教练相长”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三是发挥育人功能,提升德育实效。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九年坚持不懈,开展院版话剧《白鹿原》9轮校园展演,不断凝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元素,坚持每年开设新生专场演出,组织万余名新生通过集体观看话剧形式,巩固新生入学教育成果,引导广大新生深刻领悟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创新发展。西安外事学院版话剧《白鹿原》,先后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荣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被列入“陕西省重大文化扶持项目”“陕西省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荣获陕西省高校优秀剧目一等奖、优秀编剧一等奖等荣誉,已累计在全国巡演近百场。

四、磨砺文化精品,拓展育人格局

学校以传统的西安鼓乐为基础,以现代化舞美设计,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精心打造具有传统意蕴与文化内涵主题音乐会《大唐雅韵·钟鸣鼓乐》精品项目。一是传播古典音乐,振兴鼓乐艺术。秉承“立足传统,融入现代,服务大众,奠基未来”的理念,成立以青年师生为主体的西安外事鼓乐团,借鉴大量史传曲目,创新编排精品曲目13项,融合编钟、编磬、古琴、瑟、埙等中国传统乐器,艺术风格清新典雅、古健雄浑,坚持每年校内演出10余场次,为万名师生呈现视听盛宴,奉献音画时尚,充分彰显古都长安宫廷古韵的艺术魅力。二是焕新非遗之美,传承民族文脉。设立西安鼓乐研究院、陕西省艺术研究院轧筝和尺八传承保护研究中心,夯实传统古乐器保护与研究基础,大力推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保护传承;依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成涵盖古琴、编钟等古乐器的演、藏、研、学、制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古琴教育、宣传、展示和交流,收集文献资料档案,开展古琴艺术研究阐发、教育普及、创新发展、推广应用和传播交流;精心设计、潜心打造迄今为止件数最多、音色最好、音域最广的一套编钟——“周天子长安钟”。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担当社会责任。西安外事鼓乐团多次荣登中央电视台,在中亚峰会期间精彩演出,受政府委派出访10余个国家,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展演400余场次,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现在世界舞台,以实际行动肩负起高校文化传承与推广使命。近年来,《大唐雅韵·钟鸣鼓乐》音乐会入选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名单,学生参评参赛文化艺术类社会实践活动,获全国奖13项,省市级奖100余项。

面向未来,西安外事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构建民办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新生态、新模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编审/武凡

审核/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