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浓、诗盎然。12月26日下午,由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长安本原诗词吟唱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吟诵吟唱的历史本原与当代承传”研讨会在西安外事学院举行。作为西安外事学院诗歌周的系列活动之一,二十多位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相继展开交流。
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黄藤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吟诵吟唱是一门艺术,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为吟诵吟唱艺术的研究与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希望在以后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不断创新形式,以更丰富的形态将吟诵吟唱艺术传承好、发扬好。
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当代传承,吟诵流派的历史演变与地域特色,方言吟诵的多样性与文化价值,“长安吟诵”的历史传统与当代重建,吟诵吟唱的当代价值和传播路径,吟诵吟唱在当代美育教育中的应用等六项议题展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周谋志教授作了题为《传统吟诵方法的传承与发展——兼论自然发声成腔法》的报告。他从传统吟诵方法的传承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吟诵艺术的内涵与价值,并提出了以自然发声成腔法推动吟诵艺术创新发展的观点。
陕西开放大学的毛艳飞则围绕《浅析古诗词吟唱吟诵在当今社会诗词传播中的价值》这一主题,探讨了古诗词吟唱吟诵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传播功能及其深远意义。
西安音乐学院乔璐一以《西安鼓乐歌章中的吟诵音律——以歌章〈望江南〉〈雨霖铃〉〈忆秦娥〉为例》为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西安鼓乐歌章中吟诵音律的独特魅力。
西安音乐学院闫赵玉带来了《叶嘉莹吟诵理论与“兴发感动”诗教体系探微》的报告。她深入阐述了叶嘉莹先生的吟诵理论与“兴发感动”诗教体系的内在联系,以及二者在诗词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西安外事学院杨洁通过《歌声中的古典诗词:传统音乐的魅力探寻》,分享了她在探寻古谱歌曲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
西京学院侯添寓作了题为《长安吟诵:历史传统与当代重建研究——以〈诗经·秦风〉为中心》的报告,他详细梳理了长安吟诵的历史传统,并探讨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建路径。
西北工业大学的胡顺涵、毛宏坤等同学联合带来了《古诗词吟诵吟唱在当代大学的发展现状及吟唱社团的发展策略研究》,他们通过对当前古诗词吟诵吟唱在大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促进吟唱社团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编辑骞哲围绕研讨会主题和自身的研究,作了题为《略谈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当代传承情况》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金中,作了题为《吟诵并非绝对的“平长仄短”——论吟诵“有控制的自由”之本质》的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的韩林兵,围绕将吟唱与教育结合起来,作了《浅析古诗词吟唱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传承研究》的报告。
西安市图书馆的王嘉琛,从历史教学层面,分享了《历史教学中诗词吟诵之美育作用》。
“吟诵吟唱的历史本原与当代承传”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长安作为传统吟诵中心的独特地位,为吟诵吟唱艺术的推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吟诵吟唱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研讨会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中华古典诗词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链接:
吟诵,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古老而优良的传统。自从有了“书”,就有了“读书”。读书的方法有歌、唱、吟、咏、诵、念、哦、叹、哼、呻、讽、背等,统称为“读”,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吟诵”。
吟诵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吟诵是中华经典的学习和传承方式。1941年,叶圣陶首先用“吟诵”来统称汉诗文的传统读法。1950年,吟诵作为古诗文的基本教学方法进入了新中国第一版统编语文教材。2009年,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徐健顺等向国家语委提交报告,建议把汉诗文的传统读法改称“吟诵”。后来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批复,确定名称为“中华吟诵”,简称“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