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咏怀,畅叙幽情;以诗明志,书写梦想;以诗鉴史,沟通古今。12月28日,由西安外事学院、汉语诗歌资料馆主办的中国当代诗歌文献展暨“本原诗歌”研讨会在西安外事学院举行。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黄藤,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研究员刘福春,文学批评家、诗人徐敬亚,中国当代诗集收藏家、诗人世中人,诗刊社编辑部副主任、诗人彭敏,《长安诗刊》主编、诗人康雄虎等出席了活动。
黄藤在展览开幕致辞中表示,长安诗社、《长安诗刊》一直努力在为中国诗歌的未来做思考、做努力、做探索。怎么展望未来,预测未来是一件困难的事。在展望未来之时,要先回顾它的历程,从中国诗歌发端的最原点开始探索其怎么一路走到现在。世中人搜集的中国诗歌文献对其做了原始的保存,是目前保存中国诗歌原本最多的藏家。希望大家从诗歌发展的过程体悟诗歌,同时,通过研讨为诗歌前进的步伐找到方向,探索出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全面高速发展,思潮激荡,催生现代诗歌蓬勃发展。40年来,以《今天》《非非》《他们》《海上》《大陆》《现代汉诗》为代表的诗歌交流刊物;以《赤子心》《这一代》《月迹》《锦江》《云岭文札》《耕耘》《未名湖》《清华文学》《诗耕地》《夏雨岛》《南十字星》《大学生诗坛》《大鹏诗刊》等为代表的校园刊物共同建构现代汉诗辉煌成就。本次中国当代诗歌文献展以丰富的诗歌书刊文集见证了北岛、舒婷、徐敬亚、王小妮、海子、西川、黄灿然、臧棣、车前子、宋琳、潘洗尘、尚仲敏、雷平阳等众多诗人的发展。
“文献,它如一座横跨时空的桥梁,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相连。每一份文献,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星辰,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往昔岁月里的故事,记录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展览发起人世中人表示,本次展览展出五十年来的现代汉诗重要文献1100多件,为汉语诗歌资料馆耗时34年所收集,展品涉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近200所院校。最早的文献资料是1955年,主要的文献多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资料,很多诗歌集刊当时的印数非常少,经历散失,遗存下来的弥足珍贵。
“走进这个展览大厅,就仿佛走进了一部部活着的诗歌典籍之中。这里的每一页文献,都像是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地等待着与大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西安外事学院的李同学说。
在随后举行的“本原诗歌”研讨会上,黄藤首先介绍了长安诗社及“本原诗歌”的主旨及未来。
他表示,本原诗歌的实质是通过对自然、生命、人性等主题细致入微的刻画,让诗歌初始的魅力与内在价值如春花绽放般展露无遗。就像是从岁月深处走来的行者,既携带现代感的行囊,又怀揣古朴与纯真的初心,使读者在品味的刹那,能感受到回归生命与心灵本原的愉悦。
研讨会上,诗人祁国、孟原、雨田、仲彦、古岛等就本原诗歌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本原诗歌对于当下社会文化有怎样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在本原诗歌创作中体现民族关怀等相关议题进行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研讨气氛热烈浓厚。
本原诗歌是对语言的极致构建,如同为语言的躯壳注入灵动跳跃的灵魂,赋予语言自我重塑的强大力量,在拓展语言边界、丰富内涵的同时,引领语言发展的趋向。
本次活动旨在以诗会友,通过展览与学术研讨,梳理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和走向,在过去和未来间搭建桥梁,共同推动中国诗歌与时代共进。
中国文化报 秦毅、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