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要闻 -> 正文

【榜样·学生】郭森:17项荣誉,他是当之无愧的“陕西省最美志愿者”!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1日   点击量:


郭森,现就读于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108班,2023-2024学年担任西安外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2024年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23年获陕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2022年西安市“优秀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202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6项,2021年获得团市委“优秀志愿者”等省市级荣誉11项。

近日,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健委等部门在全省组织开展的陕西省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学习推选活动结果公布。西安外事学院郭森被陕西省教育厅推选为“陕西省最美志愿者”。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一串令人惊叹的数字:1900余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百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带领西安外事学院400名志愿者护航2023年西安马拉松、6项国家级奖项、十余项省市级荣誉……但对于这个24岁的黎族青年来说,比数字更珍贵的,是那些“被需要”瞬间。从参与疫情防控到关爱困境儿童,从助老助残到生态保护,他的足迹跨越城乡,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呼唤:“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郭森用九年时光,将这句话从誓言淬炼成生命的底色。

根系:盐湖之畔的志愿启蒙

郭森的志愿服务故事始于2016年。彼时,刚上高中的他,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第一次踏入志愿服务的世界。他的父母是山西运城社区公益活动的志愿服务者,周末常常带着他参与爱心早餐、助老帮扶等活动。“他们从不说教,只是用行动告诉我,帮助他人是生活的一部分”。郭森回忆道。起初,郭森只是跟着父母搬运物资、分发宣传单,对于志愿服务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更深的意义。他意识到,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心与心的相互照亮。也正是这种沉浸式的家庭教育,让郭森逐渐形成“助人即自助”的价值观。当同龄人沉迷网络游戏时,他更愿意跟着父母穿梭在社区巷道间,这些经历也让他更早读懂人间冷暖,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他见过孤寡老人的落寞,也见过贫困家庭的坚韧;他收到过受助者的感激,也体会过志愿者的责任。这些点点滴滴的经历,像一颗颗种子,在他心里悄然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名为“使命”的大树。郭森的志愿服务之路,始于父母的传承,却不止于家庭的熏陶。他在父母身上继承了助人为乐的精神,更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明确了自己的使命。这份使命,不仅是对他人的关怀,更是对社会的责任。

生长:从执行者到推动者的蜕变

2023年,郭森考入西安外事学院,为了更深入地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他加入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西安外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自1997年成立以来,成绩显著,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41万小时,打造了“金晖行动”“七彩假期”“星星家园”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协会设立志愿者星级评定、志愿之星表彰等激励机制,并通过“XAIU公益青年说”等活动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学校提供的物资保障和导师的专业指导,让我们在志愿服务中既能传递温暖,又能实现自我成长。”郭森说。随着参与志愿服务的不断深入,郭森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志愿活动的“执行者”,他开始思考如何策划和组织更有意义的志愿活动。在学校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多次深入社区开展实地调研,他观察到无法用手机支付只能笨拙地掏出一把零钱的老人、银行自助存款机前不会操作的银发族、依旧使用老人机无法与子女视频通话的孤独身影……,这些画面让他意识到:时代就像一列高速列车,但很多老年人被留在了站台上。于是,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他策划并推动了“金晖项目”,重点围绕“智慧助老”“温情伴老”“红色音乐微党课”等模块开展志愿服务。这些活动不仅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设备,提升他们的数字化生活能力,还通过演唱、演奏等艺术形式,将红色经典音乐与党课有机结合,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党史。“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时代发展带来的便利,而不是被时代所抛弃。”郭森说。然而,“金晖项目”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不少老年人对智能设备怀有抵触情绪,认为“这些东西太复杂,学不会”。面对这些质疑,郭森和团队成员没有退缩,而是不厌其烦地为老人讲解,手把手示范操作,帮助老年人逐步掌握使用技能。除了心理上的抵触,项目初期在入户宣传时也经常吃闭门羹,如何与老人建立信任是摆在郭森面前的一道难题。转折出现在一次反诈宣传中,当郭森带领志愿服务团队向一位老人讲解防诈知识后,原本心存疑虑,以为他们是骗子的老人,在他们离开时追了上来,给每位志愿者递上一根雪糕。那一刻,郭森明白了:破除坚冰的从不是技巧,而是滚烫的真诚。

滋养:校训浇筑的成长沃土

“不用羡慕别人的花期,做好自己,各花各有各花香。”这句箴言始终激励着郭森不断前行。在他看来,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方向,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郭森的校园生活如同一株向阳而生的植物,在学业、志愿服务与课余活动的多元土壤中舒展枝叶。作为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郭森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凑,但他始终在学业上保持高度专注,从未有过丝毫懈怠。课堂上,他全神贯注听讲,积极与老师互动;课后,他主动查阅资料,深入钻研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同时,他还踊跃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汲取先进经验。在同学的眼里,郭森是“学业与公益双优”的典范,他以自身行动诠释着如何在多元角色中找到平衡,实现全面发展。谈及学校给予他的培养时,郭森满怀感激地说道:“学校‘明道、修身、利他、共荣’的校训,是贯穿我大学生活的精神指南,时刻提醒着我自省自律。”作为教育部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西安外事学院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极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郭森身上化为生动实践。他的成长轨迹恰与学校“全面人格养成、注重个性发展”的培养特色同频共振。当“明道”化为郭森对时代需求的敏锐洞察,“修身”转为平衡学业与公益的自律,“利他”升华为关爱他人的实践能力,“共荣”拓展为文明互鉴的全球视野,这个黎族青年用大学时光,在西安外事学院这片沃土上完成了从“善意的追随者”到“文明的摆渡人”的蜕变。从初入外事的有志青年,到如今获得“陕西最美志愿者”荣誉的公益先锋,郭森的故事,是一路默默坚持、不断成长的蜕变史。他用行动诠释了“明道、修身、利他、共荣”的校训精神,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和责任。未来,郭森将继续以脚步丈量土地,用初心温暖人间,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志愿篇章,在仰望星空与脚踩泥土之间,以个体微光汇聚成照亮时代的光芒。

文/孙薇

视频/王佳宁 郝增增 刘佳怡

编审/武凡

审核/宣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