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要闻 -> 正文

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黄藤敬献编钟仪式在曲阜孔庙举行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3日   点击量:

4月2日,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一场意义非凡的敬献仪式盛大举行。由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黄藤历时十载精心创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编钟”正式入藏曲阜孔庙,为这座承载千年儒家文化的圣地再添瑰宝。

当日上午9时30分,曲阜孔庙金丝堂前钟磬齐鸣,气氛庄重而热烈,由黄藤校长敬献的编钟阵列已巍然陈列。这套编钟形制严格承袭周代“天子宫悬”规范铸造,共有111枚钟构成,钟架通高2.9米,总长达21.55米,音域宽广,涵盖七个八度又一个小二度,在2023年成功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现存规模最大、音域最广的仿古青铜编钟集群。

敬献仪式上,黄藤校长满怀深情地表示,西安与曲阜虽相距近千里,却在精神上融通一体。此次以编钟敬献孔庙,是以庄重仪式传承和深化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更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责任与担当的体现。作为教育工作者,黄藤校长始终秉持对中华文明的敬畏之心,将开掘本原儒学、传承礼乐文明视为毕生使命。他提到,中华文明以礼乐为核心,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历代先哲也将礼乐作为修身、治国、育人的基本之道,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离不开礼乐活动中培育的精神力量。

陕西孕育的宋代理学大家张载,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一直是黄藤校长求学、教学、办学、治学的精神引领。

在这种精神感召下,团队耗时十年潜心打造了“天子长安”编钟,寄托传承礼乐文明、弘扬中华文化的深厚期望。编钟作为中国古代礼乐重器,与孔庙承载的文化精神高度契合。黄藤校长谈到,先圣一生致力于复兴礼乐,推崇雅乐对人心的陶冶,“天子长安”编钟敬献孔庙,正是对先圣教诲的最好回应。钟声响起,不仅是乐音,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召唤。

在文化复兴的道路上,教育实践至关重要。黄藤校长介绍,西安外事学院与西安藤信学校已建立以礼乐为核心的“正蒙通识教育系统”,大学开设了“本原儒学与人文修养”“古琴与音乐修养”课程、中小学开设了“核心素养读本”课程,旨在通过传统文化熏陶,培育既有现代视野又具传统涵养的新一代人才。未来,他还希望以本原儒学和礼乐之教为纽带,与曲阜圣地携手,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度实践。

曲阜孔庙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地标,此次入藏这套编钟对其也意义深远。据了解,这套编钟将作为常设展项陈列于孔庙西路金丝堂内,并在孔庙西路开放仪式中首度启用。未来,在各类重要文化活动、祭孔大典等场合,都将能听到这套编钟奏响的“金声玉振”。

敬献仪式上,曲阜市副市长储艳丽,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徐伟,孔子第79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孔垂长和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黄藤共同敲响编钟,宣布孔庙西路正式开放。副市长储艳丽还向黄藤校长递交了礼献证书并赠送了钧瓷孔子像,济宁市文旅局二级调研员徐伟向黄藤校长赠送了孔庙先师手植桧树苗证书。曲阜市政协副主席、市文物局局长孔德民主持了整场仪式。

仪式上,杏坛古乐舞艺术团还带来了雅乐表演《金声玉振》《诗经•小雅•鹿鸣》《八音之和》《大成乐舞》等。


图文/李浩

责编/武凡

审核/宣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