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育人初心,薪火相传。西安外事学院始终践行“以生为本、立德为先”的教风,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优秀教师。
即日起,校官网同步校官微对获得2025年西安外事学院“育人教书楷模”称号的15位老师展开事迹展播。通过讲述他们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在学生成长中护航引路的动人故事,传递教育温度,弘扬师德风尚,点亮学生成长之路。今日刊登《杜芳:不止排戏,更在于帮学生塑造独一无二的自己!》。

杜芳,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后。主持科研项目12项,含陕西省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各1项,到账经费61.8万元;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论文9篇,其中国家级报刊《中国教师报》1篇,核心期刊《四川戏剧》《中国戏剧》多篇;参编专著2部,获专利4项,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多次荣获教学成果奖,并先后获第十三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优秀编剧奖、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评教师组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银奖、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剧目奖等多项殊荣。

(与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 黄藤合影)
在“被需要”中锚定教育坐标
2018 年盛夏,杜芳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走进西安外事学院,彼时的她,身兼教师与教学秘书两重身份,在讲台与行政事务间不断调适节奏。学生们此起彼伏的求助——“老师,锁打不开了”“老师,这个片段能过吗?” 时常打断她的思路,但正是这份琐碎却真切的 “被需要”,让她快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支点。
每当推开教室门,听见学生们齐声喊出的“老师”,杜芳便不再觉得自己是颗孤单的种子。她常说:“我的人生像一颗种子,落在了陕西这片厚重的黄土地里。”与学生的朝夕相伴,让这颗“种子”不再独自生长,而是与学生们成为并肩前行的同行者,在黄土大地的教育沃土上,悄然扎下了根。
七年来,她始终扮演着“育人轨道”上的守望者,如同列车乘务长一般,看着一批批学生从 “起点” 上车,带着憧憬适应校园;又在“终点”送别他们,奔赴人生新征程。无论身份从助教成长为副教授,还是事务从日常教学延伸到科研项目,她对学生的陪伴与守护从未间断,在时光流转中,默默耕耘着教育生命的厚度。
在实践中见证成长蜕变
在杜芳心中,舞台从来不是单纯的艺术展示空间,而是学生自我塑造、实现蜕变的“真实课堂”。近年来,她累计指导4部毕业大戏,107名学生在她的带领下,站上了实践成长的舞台,每一次排戏,都成为一段师生同心、山海共赴的旅程。

(和学生一起排练、制作道具等剪影)
排演经典话剧《浮士德》时,因时间紧、任务重,杜芳带着学生用废旧纸箱制作道具,把从废品回收站淘来的油桶改造成复古布景。师生们一起忙到深夜,教室里虽满地狼藉,却在阵阵笑声中完成了所有布景的搭建。当大幕落下的那一刻,杜芳望着学生脸上闪动的热烈与希望,仿佛真切听见了“种子”破土的声音,那是学生在实践中蜕变的证明。

(学生毕业大戏《浮士德》《贵妇还乡》展演)
杜芳的育人故事里,“藏”着许多温暖的“破茧时刻”。有学生曾因严重怯场差点放弃舞台,杜芳没有急于催促,而是耐心引导、细致鼓励,陪着学生一次次打磨细节、克服恐惧,最终让学生战胜胆怯,成为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主演;也有学生在谢幕后动情地对她说:“老师,是您让我相信,自己还能被舞台接纳。”这些瞬间,没有耀眼的奖项光环,却比任何荣誉都更让她心安,因为这是教育最本真的价值体现。
在成长中同频共振
“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同频共振的。”这是杜芳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始终践行的教育理念。为了给课堂注入鲜活力量,她从未停下自我提升的脚步:2021年至2024年,她顺利拿下戏剧教育博士学位;2024年,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全国仅30名的学员之一;2025年,她又进入西北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用自身的成长,为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榜样。

(陇县传统戏曲调研采访剪影)
在科研领域,杜芳不仅追求成果质量,更看重“实践转化”,坚持以“科研反哺教学”。研究陕西戏剧生态时,她多次深入关中乡村开展田野调研,夜晚走访非遗传承人、细致采集口述史,随后将这些带着乡土温度的素材,精心打磨成课堂教学资源。这些凝结着心血的科研成果,变成了课堂上的“专属教材”,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可感,也让她的课堂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她深知,表演专业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校园围墙之内。为此,她一次次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社会舞台:参与芒果TV综艺《密室大逃脱3》录制,节目相关内容网络点击率突破两亿次,让学生在大众视野中展现专业能力;参演丝路史诗电影《丝路传奇之十面埋伏》,让学生在大银幕历练中提升专业水准;走进华清宫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舞台体验。杜芳说:“艺术不仅是自我表达,更是一种社会担当。”

(芒果TV综艺《密室大逃脱3》剧照)

(《丝路传奇之十面埋伏》电影拍摄现场)
从课堂到科研,从校园舞台到社会平台,杜芳就像西安外事学院里一盏始终亮着的台灯,以初心为灯芯,以责任为灯油,在教育之路上坚守守望,用自己的专业与热爱,照亮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梦想与前路。
策划/宣策办
素材来源/人力办 人文艺术学院
文字/刘汶萱
编辑/张思怡 贾净伊
审核/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