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着常人没有的毅力,自律的令人惊叹;她习惯于一天天变优秀的自己,习惯于忙碌充实的生活;她有着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演讲经验。她就是人文艺术学院新闻学专业1601班的十佳大学生李安琪。
虽然只是一个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可是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够适应多方面的人才,所以大一的时候她开始学法语,并有幸参加了现任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总统第一次访华演讲。她一次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还拿到了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给学校官方微信写稿子,点击量过万。曾获得2016-2017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2018全球时报金犊奖“优选奖”、柬埔寨SHAC慈善学校支教志愿者证书、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互动类陕西省三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平面类陕西省优秀奖、陕西广播电视台“学长杯”陕西大学生辩论赛“优秀辩手”。还曾担任校党委宣传部新媒体联盟主席团成员,参与报道西安外事学院25年校庆,柬埔寨义工支教等活动。

开学的时候,很多老师朋友看到李安琪都说“安琪瘦了”。这句话对她的肯定,与拿到国家奖学金是对等的。因为她先天性激素不稳定,从医学上来说,就是她的胰岛素分泌敏感度比一般人迟钝,糖分需求是一般人的2-4倍,这意味着,如果不努力,她可能一辈子都是个胖子。本来有借口可以一辈子都心安理得的做个胖子,可是她不能。她开始跑步,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管住那个想要放弃的自己,把一天天变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李安琪的暑假,不仅仅是瘦了20多斤。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累积听了30个小时的BBC NEWS,每天背诵一篇课文,背掉了《简明法语教程》的上下册,每天读书一个小时,读了6本其他专业的专业书,并且做到融会贯通,每天坚持练琴半小时,让她把高中因为学业繁忙放下的吉他重拾起来。很多人好奇她同时学习英语和法语,是怎么做到不把这两门拼写相似但读音不同的语言分开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背诵和朗读。她不相信所谓的励志,只相信自律。励志可以是假的,是坐在图书馆里玩了一天手机还沾沾自喜,可能是自己感动自己,是觉得自己付出了努力而没有任何实质进展,而自律的人,早就把忙碌充实的生活当成习惯,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她说也不过就是每天半小时而已。
李安琪过20岁生日的时候,在首都图书馆学法语,没有给自己放一天假去吃喝玩乐,而是在本子上写下来这句话——
“Si tu veux quelque chose que tu n’as jamais eu,il te faudra ce que tu n’as jamais fait. ”如果你想要拥有不曾拥有过的,你应该去做不曾做过的。
她去柬埔寨支教时的护照、签证、手续、酒店、行程、学校、都是自己一个人解决的,就连旅行费用很大一部分也是自己兼职所得。她当时甚至怀疑可能听不懂东南亚口音的英语,也不知道如何做一个支教老师,但是最终还是迈出了那一步,因为所有的这些困难,都比不上对那段独一无二的经历的渴望。从广州机场走出海关的那一刻,她就知道,半个月的暹粒支教所得,绝不仅仅是一张志愿者证书而已。就是那一趟支教,让她明白微笑背后有多少辛酸,有多少人无论多么努力最后都要向命运屈服,知道了贫穷不是一种痛苦,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也让她更加珍惜现在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如我们一样追求梦想的机会,所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随便放弃和妥协,藏在象牙塔里假装全世界都是爱与和平,我们挥霍的,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这个想法让她更加不敢轻易放弃和松懈,在很多个夜晚,成为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无论有多少困难,李安琪始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她始终坚信,只要敢去做,能力就会跟着胆量一样长大,当一个人学会为自己的“敢”而付出努力的时候,就是成长和成功的时候。她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走了很多路才到今天,而她离那个宠辱不惊、坚定从容的成年人,还有更长的路。如今二十岁,她已亭亭,无惧亦无忧。正如她所讲:守住初心,进而自律,为自己不曾拥有的而想要拥有的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