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要闻 -> 正文

【正蒙】我校七方茶社在西安茶博会暨“咸阳茯茶杯”省茶艺大赛中创多项佳绩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11日   点击量:

6月8日至9日,第十二届西安茶博会暨“咸阳茯茶杯”第五届陕西省茶艺大赛决赛在西安曲江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西安外事学院七方书院茶社(以下简称“七方茶社”)被陕西省茶叶协会授予“十佳茶学机构”荣誉称号,同时七方茶社学员刘雪、刘铭瞳在省内87支茶艺代表队及专业省内茶行顶尖高手中脱颖而出,华丽展现原创茶艺表演《丝路有茗》,其精湛且富有多元文化创新的形式,成为此次大赛中一匹“黑马”,并成功摘得“咸阳茯茶杯”第五届陕西省茶艺大赛决赛铜奖。七方茶社也成为在决赛中唯一一支高校学生团队且取得佳绩的参赛单位,与此同时,西安外事学院七方书院被陕西省茶叶协会授予第五届陕西省茶艺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决赛现场,七方茶社学员刘雪、刘铭瞳向现场评委、茶艺大师以及近千名观众展示原创茶艺表演《丝路有茗》。作品伴随着七方书院古琴指导老师薄鸿宇一首经典咏颂的琴歌——《阳关三叠》,携领观众穿越戈壁,来到边塞,向挚友致别。抚音缦妙,轻絮无间,一步一真情、一笑一回眸,我们在漫漫大漠上,悠悠驼铃声中,翻开丝绸之路的历史,便是翻开一幅中国茶叶对外交流的历史。茶香千里,源源不断地为丝绸之路注入勃勃生机。七方学子原创诗文朗诵《丝路有茗》,结合丝绸之路历史与茶文化,内容古朴雅致、情真意切,不空不昧,在声声咏颂中融合茶艺,得到了评委、茶艺大师及嘉宾们高度赞许。

七方茶社学员刘雪展示茶艺、刘铭瞳吟诵七方学子原创诗文《丝路有茗》

七方书院古琴老师薄鸿宇琴歌——《阳光三叠》

此次博览会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陕西省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陕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西安、咸阳、汉中、安康、商洛5市人民政府以及陕西省西咸新区管委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为此次大会致辞。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主任杨效宏等省、市领导出席此项茶艺盛典。

此项大赛共吸引全省上百家茶行企业、公司、茶院、培训机构、民间组织以及高校团队,省内顶尖茶艺师近千人齐聚一堂,经过专业、严格、公正选拔后,共有87家团队代表入围此项大赛。其中来自我校七方茶社刘雪、刘铭瞳、温露等三十一名学员参赛,在半个月的激烈、紧张的比赛中,学员纷纷将自己刻苦、努力的成果一一精彩展现,博得全体专业评委的一致喝彩,也对西安外事学院七方书院在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创新,特别是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专业教学、平台搭建、师资培养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

七方茶社作为西安外事学院七方书院下设茶学机构,坐落于西安外事学院南校区湖心主岛,占地面积为1800平方米。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黄藤教授特为茶社题词“品茶,品书,品人生;茶品,书品,生人品”,并以此为其宗旨。茶社主要以琴、棋、书、画、诗、乐、茶、国学等为载体,搭建西安外事学院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培育全校师生,面向社会各界推广和发扬茶艺文化。目前茶社拥有专业学员100余名,三名茶艺指导教师,其中中国高级茶艺师、中国高级茶艺技师、大唐茶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曦老师作为特聘教授,全程指导茶社文化、教学及宣传。

湖南卫视真人秀拍摄地点

茶社结合大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七方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通识教育、公益体验课等形式,科学有效扩大学员,并且积极开展茶道、茶艺雅集活动、线上线下网路教学互动。学习期间,茶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内外茶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及茶道比赛,获得国内外茶艺专家、大师高度赞誉和肯定。自2015年建立至今,每年平均开设课堂288次,平均参与人次8600次/年,同时国内外重要领导及嘉宾接待量高达144次/年。2017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莅临茶社,并与茶社老师及学员交流茶道文化,并给予充分肯定。

相关链接:

《丝路有茗》

作者/七方书院博雅学子 李论

浩浩神州,祚传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

丰镐故地,长安有名;雄城昌盛,丝绸之始。

难关重道,商旅游涉;丝瓷茶文,惠烁西欧。

驼铃声声,穿朔流漠;天风卷地,浩浪逐沙。

日寻古道,夜宿沙洲;千里瀚海,莺花迹绝。

六曲屏山,巉岩嶔崎;九逵烟月,依旧朦胧。

惊鸦夜呓,野旷星深;西风迎月,启轫长安。

既过葱岭,雁雀不驻;饮马乘风,再赴玉关。

昔日心期,道阻且长;今日许期,笑语喧腾。

长安得见,百感从心;身心疲惫,何以解乏?

今有佳茗,武夷红袍曲尘婉转,以酬远客。

寻常巷陌,崔嵬楼阙青瓷白盏,甘露润心。

含英咀美,皓齿留香;一饮涤惫,倦去朗爽。

再饮清神,如雨轻尘;三饮得道,心通杳冥。

叹天地之沉浮,度春秋之无计。

感丝绸之路,行之艰辛、行之远、行之难;

喜长安有茗,饮之解乏、可去倦、可清神。

忆古思今,

茶-解渴、去寐、涤倦、清神。

今昔,形式重于本质,多是繁文缛节。

故立笔数言,然寄情八韵。

且曰:

子言旦夕,不过茶之;子言满浅,争其何之。

子言浓淡,味自有之;子言疾缓,那又何之。

子言冷暖,相识笑之;子言慕茗,饮之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