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教育改革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新形势,我校人文艺术学院高度重视,将资助和育人有机融合,把“扶困”与“扶志”紧密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资助育人活动对精神上的帮助不容小觑,尽最大努力促使贫困的学生更加专心地学习,抽更多的时间读书,勤工俭学不仅能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还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但作为学生,第一要务当然还是学习。助学金为贫困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们物质上有所获得,精神上同时也受益多多,能将更多精力投身于学习之中,在学习知识的道路上成长。
学前教育专1702班班长邸佳乐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小女孩,2012年她的父亲由于工程事故砸伤了腿,家里没有过多的积蓄,只得靠借钱为父亲治疗。母亲身体不好,没有稳定工作,父亲为了让邸佳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腿还没有康复的情况下就外出工作,用艰辛的汗水支撑起这个家,作为女儿的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作为班长的邸佳乐,积极服务于班级,悉心管理班级,使得班级到课率高,学习氛围好,受到过许多老师的赞赏,在今年她所在的班级还评选上了校级“优秀团支部”,并还在继续努力,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上邸佳乐认真努力,目标明确,获得校级“优秀团员”的称号,这给予了她更大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不仅如此,多才多艺的邸佳乐还参加了很多比赛,比如:在“鱼化龙”大学生啦啦操大赛中,她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第一次民舞大赛上,她以“红色娘子军”为题的芭蕾舞获得第三名;第二次民舞大赛,又以“霓裳回旋”为题的古典舞获得第二名。她的努力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进而成为教育系学生会的副主席,并在此基础上她还通过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通过这些课外活动的参与邸佳乐逐渐认识到,贫困不是累赘更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而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时时鼓舞着自己不断上进,顽强拼搏,勇敢的面对挫折,在学习的道路上,她将风雨无阻,永不服输!

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1604班的班长安艳霞,由于她的父母年龄偏大,没有稳定工作,加之还要赡养年迈的爷爷奶奶。父母只得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无暇顾及她的学习情况,学杂费用都是问题。
尽管面对这样的情况,安艳霞并没有因为经济上的种种压力而放弃进取之心,在学习上踏实认真,刻苦努力,成绩在专业名列前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她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热心的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并获得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生活中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甚至一年里连衣服也买不了几件;课余时间她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活动,她负责所有活动的组织、协调、撰稿、主持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但她乐在其中。并通过努力获得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奖项。不仅如此,安艳霞还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省级大学生辩论赛优秀辩手、校级优秀共青团干、共青团员、院级十佳社团干部、传媒艺术节朗诵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面对家庭的贫困,她不惧生活的压力,依然顽强坚毅,拼搏努力,相信她会继续奋斗,属于她的未来更加灿烂多彩!

广播电视编导15级的山东姑娘王茜,家住青州市黄楼镇李河村,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家里的生活十分拮据。但父母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即使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也拼尽全力把她送到大学的校园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如今的大学生活里,王茜深刻体会到了上大学的不易。在学习上她态度端正,努力刻苦,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学习第一的原则。她认为学无止境,为了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她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周内除了上课时间外,几乎天天待在图书馆学习。在生活上,她省吃俭用,尽量减少家庭负担,在空闲时间及不影响自己学习的同时,参加勤工俭学等活动以解决部分生活费的来源问题,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学会了一些书本上不曾有的知识。
另外王茜还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活动,经过了三年的历练,现在是人文艺术学院红心翎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秘书长,在自己的岗位上,王茜明确了责任和义务,学会了担当,不断在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更好的工作,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来自东北偏远农村的男孩马忠翯,父母以务农维持生计,家庭经济状况原本就差,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所在地区农作物大幅减产,给原本生活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尽管如此,父母还要支付其学费及日常生活费用,导致该生家庭贫困。
但马忠翯自入学以来,在学习上就勤奋刻苦。在汉语言文学1403班连续担任4年的学习委员,认真负责的完成班级里每件小事,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共同学习,团结同学,有亲和力,同学和老师。他在班级起带头作用,每天认真的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且他热爱文学创作,在杂志刊物上曾发表过诗歌数篇。并且他热爱体育运动,坚持体育锻炼,喜欢打篮球,跑步,身体素质良好。也积极帮助配合其他班委做工作。并且经常协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完成和开展工作。马忠翯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由于他工作和学习表现突出,曾先后获得2014-2015学年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优秀学生干部,2015-2016学年西安外事学院三好学生。

学校的资助让学生们深深感到了社会的温暖,并养成了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相信他们终将打破现状,决不屈服于一时的挫折,尽早适应社会环境,锁定目标,锲而不舍。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敢于挑战自我,他们青春洋溢,有信心、有能力、勇敢地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