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诸多生活领域按下暂停键,而身处湖北荆州疫区的我校人文艺术学院大英部教师、党员王蕾,不但克服困难坚持不停地开展线上教学,而且她和学生、学校之间的爱与挂念也从未间断。

从我做起,主动配合
由于疫情严峻,为配合防疫工作,重点疫区人员暂时不能返
陕。在荆州的这段日子里,王蕾的心情从最初探亲的喜悦逐渐转为每日对新增病例数带来的担忧,尤其是得知隔壁邻居和高中班主任一家都不幸染病时,更是变得不安。再加上假期结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自己却无法按时返校,当时的焦虑真是一拥而上。
但是,疫情面前,她不是一个人。她所在的小区一直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完全不能外出,幸好有国家定期的物资捐赠,有各地医疗团队的援助,有社区志愿者帮忙代购生活必需品。更有来自学校及同事、朋友从不间断的关心慰问,从电话嘱托到微信问候,每一次都给了她信心和力量。
这让原本焦虑的她慢慢变得安心,感到温暖与平静。作为一个公民,一名共产党员,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宅家防控疫情,按时向组织报告自身健康状况,配合学校做好疫情期间人员统计。
授之以“情”,报之以“爱”
近日,西安外事学院向驰援武汉的校友和当地师生发放了10万元饱含温情的慰问金。身在湖北的王蕾老师也收到了慰问金1000元,这份沉甸甸的问候与牵挂再次温暖了她的心。在接到这份慰问金的这一刻,王蕾老师竟然毫不犹豫地将这笔款项悉数捐回了学校基金会疫情专项钱款中。其实,在这之前的全校师生捐款中,她已经捐过一次钱款了。
王蕾老师说:“身在疫区,也亲眼看到有病人也需要帮助,但是我想我应该把钱回赠给学校基金会,由组织安排留给最困难的师生。谢谢党组织、谢谢学校领导、同事们的关心,感恩不尽。我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去抗疫一线奉献,也没有像我们学校那些驰援的志愿者一样倾囊付出,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事。其实我做的不算什么,在我身边就有让我为之动容的两位老师。他们是一对年过八旬的夫妻,一位是我的幼儿园老师,一位是我的中学物理老师,他们把自己积攒的1万元退休金捐给了荆州红十字会,这1万元对老人而言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这笔钱。与他们相比,我做的不值一提,我只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人在疫区,心系学子
疫情发生以来,虽然人在疫区,但作为一名教师,她始终操心着自己新学期的课程、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了学子求知的后方保障线。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在学校、人文艺术学院统一部署安排下,我校“学生不返校,教学不停止”。她和同事连日备战,解锁新技能,战胜不可能。系领导班子就网络教学模式召开了数次视频会议,就网络教研模式的构建展开深入讨论。她和她所在的大学英语二非艺术组的老师们连夜做了教学工作的前期安排。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课程建设框架,制定详实的授课计划,准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分角色模拟教学的实景,准备个性化的答疑方案。开学第一周上午,她顺利进行了《大学英语》类课程的网络同步授课工作,及时解决了在网络授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由于王老师目前所在地区网络不够稳定,她将家庭WIFI局域网作为主网络,手机4G作为辅助网络,并根据情况及时切换,保障课程不断线。她不断尝试多种平台资源授课,解决有时出现的平台无法登陆的情况,保障课程授课连贯度。针对在线教学给学生课堂管理带来的挑战,她加大网络课堂的师生互动频率,通过提问、任务展示等方式,实时了解网络对面学生的学习状态,保障学生学习质量。
王蕾老师说,自己只不过做了一件小事,只不过是众多捐款者中的一员,是众多坚守在线上教学老师中的一员。正是这些“爱岗敬业,感恩奉献”的外事人,扛起了教育者的爱与责任。向每一位了不起的默默付出的外事人致敬!
作者/人文艺术学院
责编/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