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要闻 -> 正文

【校庆鲜报】著名经济学家齐聚自贸区助力陕西经济发展圆桌论坛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5日   点击量:

5月22日下午,来自全球各地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我校,在雨花听召开了“自贸区助力陕西经济发展”圆桌论坛,一同探讨自贸区将如何为陕西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西安外事学院校长、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文理学院终身教授、杰出教授、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原会长陈爱民;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张维迎;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长滩分校终身教授,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原会长侯维忠;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原会长,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兼职教授陆丁;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经济学博士,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原会长宋顺锋;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原中国留美历史家协会主席魏楚雄等多位国内外经济学家、知名学者参加论坛讨论,我校董事长黄藤出席活动。教师和学生代表聆听名家精彩发言。论坛由校长助理、商学院院长韩玲冰主持。

陈爱民教授在论坛中提出了如何通过自贸区建设破解陕西省经济发展瓶颈的问题。她以缜密的数据分析为支撑,指出陕西经济在“追赶超越”中2016年不论是GDP总量还是增速都比2015年都在全国排名中得以提高。但是,陕西省仍存在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背离”的现象,即陕西作为教育大省的优质资源没有能带来经济大省、强省的地位,经济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中游。她分析指出,陕西经济的不发达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优质教育资源转换不足,并且人才“赤字”现象较严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外流过多;二是民营企业发展滞后较严重。

关于自贸区,陈爱民从大局着眼,创造性地提出中国仍然处于“自贸区时代”,其含义有两层:一是因为经济中还有太多不开放、太多需要改革的地方,需要以“特区”的形式解决问题;二是因为中国擅长“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模式,擅长以“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解决一些难题或推广一个新模式,这是对发展模式的选择。她指出,自贸区的制度设计不能只局限于贸易流程的简化以及之后在“区外”的简单复制,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深层次的制度设计和改革开放问题。

聚焦我省自贸区,她指出,陕西省自贸区被赋予内陆改革创新试验田、全国双向开放示范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高地的战略地位与使命,这些都很好,但同样要注意解决如何谋求制度创新,突破改革“深水区”,创造更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扭转“人才赤字”、提高创新活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设计和环境,避免“简单复制”,从而实现自贸区对陕西经济全面追赶超越的有力助推。

张维迎教授在发言中鼓励给企业家自由,通过列举各个品牌实例阐释了自由和创造力的重要性。陆丁教授提到要抓住机遇,在创新机制和环境上改变民营企业落后、对外开放不足的弱点。魏楚雄教授从历史角度阐释了他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思考,通过对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深入讲解提出了西安市的地域重要性。

黄藤董事长全程参加了圆桌论坛,饶有兴趣地听着这群来自世界各地出色经济学家们的真知灼见,并对学校主办这样的高质量研讨会给予了有力的支持。黄藤董事长还向侯维忠教授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现状和发展预测的相关问题,侯维忠教授结合研究领域谈了独到的观点与见解。

现场诸位老师和同学也纷纷向台上教授提问,请教交流。专家们对老师、同学们的问题作了一一解答。现场氛围热烈而严谨。

最后,陈爱民希望学校各学院多一些这样的活动,多一些学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在外事学院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真正使科研服务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