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要闻 -> 正文

【外事捷讯】校长陈爱民为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提名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24日   点击量:

3月21日,一篇题为《中日民间人士联合获得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新闻报道,在包括中青在线、腾讯新闻等在内的多家网络媒体上热传。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和日本“中国人战争受害赔偿诉讼日本律师辩护团”干事长小野寺利孝联合被提名为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而且,这是中日两国民间人士首次联合获得一位中国大学校长为其进行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而为这两位提名的大学校长正是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陈爱民教授。她于今年1月正式向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递交了提名信,随后把介绍两位民间人士的文字和视频资料邮寄给了委员会。

通过面对面访谈,记者从陈爱民校长口中了解到了更多详细内容。作为一名大学校长,陈爱民教授所写的推荐信很理性,她也明确道出了自己在推荐信中主要表达的四层意思。第一,两位民间人士(中国的童增和日本的小野寺利孝)几乎倾其所有坚持近三十载投身于向日索赔的事业,并使包括三菱公司在内的四家日本企业向战争时期的被强迫劳工致歉和实施赔偿(两亿多人民币);第二,实践表明,只有正视和解决历史问题才有可能在战争加害国和被害国之间重修可持续的友好关系,而盲目的仇恨和无原则的原谅或忘记则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第三,两位人士的努力过程还为世人留下了中国版的“安妮日记”,并丰富了关于战后赔偿和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第四,他们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和精神正是诺贝尔和平奖所提倡的,也值得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人学习。

陈爱民教授谈到,之所以会为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两位提名人提名,一方面是因为熟知被称为“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童增的事迹,并为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精神而感动,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件事促使更多人去认识童增,去让世界看到中国普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陈爱民教授说:“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个结果本身更重要的是事件的过程所带来的意义。这个过程是指参与世界话语权制定、使世界能够认可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过程。”

而对于西安外事学院师生来说,除了众所周知的2016届毕业生典礼上陈爱民校长的精彩讲话《努力前行,做一流公民》,今日,陈校长又一次为外事师生提出了谆谆教导:“高校应该引领社会。作为外事人,我们既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更要脚踏实地、从我做起,用我们的善良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附:采访陈爱民校长音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