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要闻 -> 正文

学院派话剧《白鹿原》——向陈忠实先生一次最庄严的致敬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08日   点击量:

“话剧《白鹿原》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改编演出,更是主创人员及西安外事学院莘莘学子向陈忠实及原作的一次庄严致敬!”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在话剧《白鹿原》首演结束后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1月6日晚,由西安外事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排演的大型话剧《白鹿原》,在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举行首场公演,现场爆满,效果震撼。演员尽心尽力奉献出的饕餮盛宴,让到场的文艺青年、话剧爱好者,或是对时代变迁有所感悟的观众都赞不绝口,而戏剧大咖的激情解读、全新构架加上独特创新的舞美设计、秦音交响的多元碰撞,更是让这部透析国人心灵与欲望裂变的精神史诗在不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穿越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在三秦大地彻夜回响。

这回响,如冬日的暖阳激荡了梅花的芬芳;这回响,如雪后的大地酝酿着丰收的渴望。这回响,不止是观众对话剧的高度赞扬,更是二十年磨一剑的光华篇章。1997年,陈忠实小说《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具有史诗品格的巨作;2016年,西安外事学院斥资数百万倾力打造话剧《白鹿原》,被称赞是真“学院派”话剧的顶级大作。

弹指一挥,几近二十年。古老的丝绸之路承载着人类无尽的梦想与希翼,在悠远、浑厚的马蹄与驼铃声中,将世界的东方与西方联系在了一起。汉武的壮怀,凯撒的豪情,让这条神奇的路,绵绵千载流淌着琴声的温润、欢笑的悦耳以及胡笳的悲情。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7000多年的文明与历史令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而巨著《白鹿原》正是结合这片浓郁的地域文化,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展示了一个民族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轨迹和心理行程,构成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因此它也曾被多次搬上戏剧舞台和荧屏。

洗尽铅华,迈向新征程。新时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生机勃发的中国力量,昂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在为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西安,这座现代化国际都市,也早已开放怀抱、热情的涌入繁华的车水马龙,一个新的西安正蓄势待发,站在世界的舞台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非营利不求回报的西安外事学院更是为了响应国家和全省的文化繁荣号召,力出精品话剧《白鹿原》,弘扬民族文化、吹响时代号角、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将更好的《白鹿原》奉献给更好的中国话剧。

明星专家公益加盟 群演景置宏大震撼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迎接2016年在陕西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节,同时也为了大力发展繁荣现代文化艺术事业,推动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西安外事学院凭借高效灵活的机制、综合类大学的专业优势,获得陕西省文化厅文艺精品支持项目——话剧《白鹿原》的拍演权。

在娄勤俭省长的亲切关怀和省文化厅的大力资助、指导下,西安外事学院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主创团队。西影集团国际获奖女导演赵思源在该校担任影视艺术学院院长,倾力执导本剧的她万分豪情:必须排出一个《白鹿原》全新的原创版本。因而,在接到此项目后,赵思源邀请同出于中央戏剧学院的编剧文军、邓立鹏依照学院派话剧风格,联手打造剧本。新剧本人物丰富、剧情曲折、主题突出,更加凸显原著中所展现出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陕籍著名演员、梅花奖得主吴京安领衔主演,饰演白嘉轩,也为该话剧增彩不少。与此同时,担任该校教师或客座教授的李宝安、路国琦、王雅迪、邓立鹏、王战毅、李霞等实力派演员也纷纷加入其中,这批明星教师和表演专业高年级学生组建的话剧《白鹿原》演职团队阵容强大,而规模宏大的群演阵容,更是让现场观众体验了一把置身历史画卷的震撼效果。

演出后,戏剧专家也充分肯定了这部剧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剧协《剧本》月刊主编、戏剧评论家、翻译家黎继德在首演结束后说:“西安外事学院的话剧《白鹿原》是校园戏剧的上乘之作。戏剧教育和教育戏剧是当代教育、当代戏剧的发展方向之一,西安外事学院正在激流勇进,期待取得更大成绩。”

表演激情贯穿全剧 舞美设计独特创新

话剧是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自然、精炼、富有表现力,相比其他艺术形式让观众更加通俗易懂,容易接受。这就要求演员在诠释作品时能够情绪饱满激情、声音高亢有力,对于《白鹿原》这部描述了白家和鹿家半个多世纪悲欢离合的大作更是需要表现者有非凡的艺术驾驭能力,西安外事学院排演的话剧《白鹿原》精准定位了人物形象,细致的把握了《白鹿原》原著中所内含的半个多世纪的外部变化和戏中人物的内部激情,一个民族的激情状态由内而外、喷涌勃发,烘染起台上台下气氛,唤发出历史时代记忆。

本剧的另一大亮点就是舞美设计。学院派话剧追求唯美,对表演和舞美细节极其考究,阵容强大的专业团队在对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一丝不苟的同时,该校还斥巨资重点打造舞美置景,力求呈现话剧艺术的独特美感。

西安外事学院还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将该校音乐专业40余名师生组成歌队,呈现在话剧舞台上。这些表现手法的和谐融汇,也再次打破了人们对《白鹿原》的传统认识,重新定义了学院派独属的经典之作。

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中肯地说:“舞台设计的土塬,简洁而有深意,具有巨大的审美再创造空间;京腔与秦腔混合的台词处理方式,增强了人物台词表现力。更特别的是,这出戏由西安外事学院演出,这是中国民办应用性大学探索新的艺术教育途径的一个出色的成果,以舞台实践的教学互动,带动学生的历史、道德、文化、艺术、技巧的全面学习和提高。”

浓郁乡愁蕴含其中 耕读仁义自然表露

之所以说《白鹿原》是一部透析国人心灵与欲望裂变的精神史诗,是因为它刻画了白鹿村族长白嘉轩困顿磨难中秉承一生的仁义守己,刻画了族长继承人白孝文被教化压抑后的放浪形骸,刻画了长工鹿三的铮铮铁骨和卑微认命,刻画了其子黑娃对低贱人生的愤怒不甘,刻画了乡绅鹿子霖追逐权益的放纵奉迎,刻画了其子鹿兆鹏把握命运的自觉革命。而女性代表田小娥形象,则表现出了既勇敢地追求天下所有女人最基本的幸福,又不得不在生存的压迫下受尽命运的折磨。

正是因为这些对原著的充分认识,西安外事学院话剧《白鹿原》通过用阅读原著的讲述人为引线,点式进入,将二十个片段有机的串联,把原著《白鹿原》中所蕴含的“双核”——浓郁乡愁和耕、读、仁、义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全剧无论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的静场戏,都有精巧利落的创意,将原著作者所要表现的精神内涵极致展现给观众,让观众深刻理解,更大程度的接近伟人巨作的思想精华。

“这咋就不是个梦”!剧中白嘉轩的悲怆长啸,让一幕幕真实而荒诞的风云变幻如车轮滚过,漫卷黄沙空留车辙,让人余叹中夹着心酸。这正是中国古代朴素的乡愁在发酵蔓延,它连通了对国家的情感,而广义上的乡愁就是家国情怀。这一点上,西安外事学院的话剧《白鹿原》凝练出了其中精华,弘扬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并通过艺术加工将包含“耕、读、仁、义”的中国农耕文明,大众化、通俗化的表现了出来,糅合手法可谓巧夺天工,神来之笔。

前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一级编剧欧阳逸冰在看完话剧后,激动地说:“这是一部将文学名著《白鹿原》搬上话剧舞台的成功之作。因为主创对原著是尊重的、敬畏的,忠实于原著,又有独特的话剧艺术表现。无场次的无缝衔接显得非常流畅,更显示了历史画卷的气势。主人公白嘉轩的文学塑造与表演塑造是全剧的最大成就,两组人物关系(白与鹿子霖,白与鹿三)和四次发自肺腑的呼唤深刻地刻画了他灵魂深处的仁爱。”

责编/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