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陕西省人艺和西安外事学院精心奉献出的两场话剧《白鹿原》,让古城的文艺青年、话剧爱好者,或是对时代变迁有所感悟的观众都赞不绝口。相对于人艺原汁原味,忠于原著的表演,著名学者肖云儒认为学院版《白鹿原》的全新构架,更让这部透析国人心灵与欲望裂变的精神史诗,穿越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在三秦大地回响。
“出乎我的意料”。昨日,肖云儒用此形容自己的观后感。首先是剧本改编上,“编剧从庞杂的故事脉络里,用阅读原著的讲述人为引线展开全剧。这种自由的点式介入,抓住原著的重点、亮点,道尽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苍凉,历史苍凉中的禅意。故事的简约处理,使整台话剧没有掉到情节展示的陈窠,比较准确地抓住了原著精魂。”学院版《白鹿原》对剧本进行了大胆的改动:当鹿三想用梭镖刺向田小娥时,却下不了手,这时田小娥夺过梭镖自己刺入胸膛;当鹿三告诉白嘉轩田小娥自尽时,白嘉轩沉思良久,自言自语道“她也说是她勾引的白孝文”,田小娥把一切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触动了白嘉轩。对此,肖云儒认为是“符合逻辑的改动”,“这种处理,既表现了田小娥内心的撕裂与痛苦,又保全了鹿三的善良。白嘉轩对田小娥之死的态度,让剑拔弩张对峙的双方有了理解的可能性。这又是宗法文化松动的亮色。”
此外,肖云儒认为值得点赞的还有,舞台设计仅仅只有一个硕大的土塬,转过去就是田小娥的窑洞,“这既是一个境象,又是一个喻象,千百年的风云和生命都在这土地上变幻生息,简洁而有深意,具有巨大的审美再创造空间”。本版话剧邀请到吴京安等著名话剧大咖加盟,为整台话剧也加分不少,演员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融为一体,像有些专家说的,“看到了焦晃的影子”。
本报记者夏明勤(转自2016年1月8日A23版)
责编/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