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要闻 -> 正文

【转型系列报道之三】22年应用型大学发展奠基(下)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31日   点击量:

编者按: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是民办本科院校大踏步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机遇,站在这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盘点过去办学成果、展望未来,推出本组系列报道,旨在推动全校转型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过去22年里,我院经历了极其艰苦的创业历程,而在这一历程中,我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非营利不求回报,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取得丰硕的成果,办学投入、校舍面积、师资数量、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在陕西省乃至全国民办高校中具有明显优势。其中,至少有十个方面的突出成绩为我院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融合平台基本构建

按照“多元集纳,自强创新”的办学思想,学院一直在组织实施职业大专、普通本科、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教学,除设有商学院、人文学院、医学院、工学院等开展本科教育的学院外,还专门设立了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实施职业教育的教学单位,开设了与市场紧密对接的热门专业29个,建立了一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这为今后我校探索和开展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打通职业教育发展的上升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鱼化龙”文化精神的人文品质已经形成

学院创办人、董事长黄藤,将学院所在地“化鱼成龙”的传说和中华民族“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融入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出“处鱼化龙之地,为鱼化龙之事,寄鱼化龙之望”的办学诉求,这是学院确立的独特的大学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美好愿望,并已取得广泛认同,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和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愿景:学无长幼、校无大小、教无高下、育无国界,人人都有理想的教育。

使命:“化鱼成龙”。这是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美好愿望。

校训:“多元集纳,自强创新”。这是鱼化为龙的途径和方法,是全体师生的行动指南。

校风:“爱岗敬业、感恩奉献”。这是鱼化为龙的基础,是作为合格外事人的基本要求。

校歌:“鱼化龙之歌”,浓缩了学院的创业史和全院师生的高远情怀。

校徽:半鱼半龙、欲化待化、跃跃欲飞的年轻的龙,寓意外事人自强不息、志存高远。

校园建筑:鱼化龙广场以三尾鱼化作三条龙昂首冲天的“鱼化龙”雕塑为标志,老子、孔子、蔡元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洪堡等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的雕像相向而立,东方式的桥、亭、廊、楼、塔、堤与西洋式的现代化教学建筑群错落有致,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有机结合,实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九)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民办高校特色的管理体制。学院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确立了党组织作为学院各方利益协调者的角色:党委和工会主要领导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党委成员进入院务会,参与行政管理;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了党委和院务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党委参与学院重大工作的研究讨论;党委委员兼任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二级学院实行院长领导下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党政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和董事会、院委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并积极支持董事会、院务会的工作,切实发挥了党组织在民办高校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形成了决策、执行和监督分工合理、相互制约、和谐高效的管理体制。党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组织的肯定,在教育部思政司和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评比中,两次获得一等奖并被中组部指定为全国八所高校联系点之一。

(十)“双师型”教师将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主力军

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院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一方面,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兼任有关课程,同时,在招聘新教师时,优先聘用具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目前,专任教师中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140余人。

责编/李泽林